酒店业存量时代 酒店升级翻新改造会成大趋势吗?

文章来源于JingDaily 精奢商业观察 ,作者Eva Liang 

随着中国境内外出行政策放开,酒店业终于迎来了全面复苏。为了弥补过去三年的损失,高端酒店们在 2023 年第一季度加速扩张,嘉佩乐、半岛等奢华酒店品牌均有重磅新店启幕,酒店业迎来“开业潮”。 

或是“上山下乡”寻找小众选址,或是越建越高的“城市地标”,无数新楼在激烈的“开业潮”中拔地而起。然而,物理空间是有限的,同时各地政府为了保护历史建筑与街区,对酒店的新建与扩建活动也提出了诸多限制。因此,酒店品牌的“开疆拓土”不可避免地面临困境。 

在存量经济下,不少酒店品牌开始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升级。今年 2 月,雅高集团宣布与大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合作,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大连宾馆进行修缮,打造大连宾馆费尔蒙酒店。“新瓶装旧酒”的酒店改建项目并非个例,这会是酒店业步入存量时代后的新未来吗?

 

 640.jpg

 

 从“物”到“文”的天然优势 

不同于平地而起的新楼,旧建筑改造后的酒店与“过去”自然相连。这种连接存在于“物”与“文”的两个层面,赋予了它们两种天然优势。一方面,旧建筑自身空间所具备的视觉独特性,得以自然地流淌入酒店的根源中。另一方面,在历史的演变中旧建筑所见证过的故事,无论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是鲜为人知的,都为酒店增添了文化美感。 

以印度伯尔瓦拉堡六善酒店为例,该酒店由一座 14 世纪堡垒经过精心改造而成,在设计上它追溯了 700 年前优雅且富丽堂皇的氛围,在修复过程中也保留了宫殿和寺庙上的历史痕迹——剥落的墙壁、风化的壁画、被侵蚀的围栏。这些对比赋予了酒店新旧辉映的对话性。


640.jpg

 

国内也不乏这类由旧建筑改造而来的酒店,例如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便是在石库门民居的基础上改造的。始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石库门,曾是中上阶层商人与在上海就业的外籍人士的住所。因为这一独特的历史原因,石库门里外结合了传统上海弄堂与巴黎设计风格,创造出跨越古今中西的文化融合之美,同时也成就了上海嘉佩乐酒店的独特性。 

瑰丽酒店集团近年来开幕的维也纳瑰丽酒店、圣保罗瑰丽酒店、伦敦瑰丽酒店等均为旧建筑改造项目。谈及修缮过程中的困难,瑰丽酒店集团总裁 Radha Arora 对 Jing Daily 表示:“修复过程既有挑战也有惊喜。例如,在修复圣保罗瑰丽酒店内的 Chapel of Santa Luzia 教堂时,开发团队发现教堂的原始地基中隐藏着大量精致的建筑装饰碎片。受此启发,团队将发掘出的碎片融于建筑内外部的层层油漆与灰泥之中。”

 

 反哺于当地的可持续理念

 

近年来全球酒店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居高不下,“可持续”也成为了许多中国住客在选择酒店时的重要考量因素。锦江全球创新中心调查发现,9 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可持续”因素重要,约 8 成消费者认为有可持续属性的酒店“更健康”、“更有社会责任感”。由满载岁月痕迹的旧建筑改造而来的酒店让空间与人文得以延续,这一特质使得它们天然具备“可持续”属性。基于此进行改造的“新瓶”,继续扩展“可持续”的内涵,令“旧酒”丰富的自然、人文、艺术等遗产延续下去。 

上文提及的圣保罗瑰丽酒店项目几乎全部采用当地采购和升级材料建造,在设计中实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还包括生物多样性计划,致力从 Mata Atlantica 热带雨林中重建土著动植物群。除了对自然环境的承诺,酒店还收藏了 57 位巴西当代艺术家的 450 件艺术品,每件作品摆放于酒店特定区域,创作主题涵括巴西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以及多元文化,令酒店宛如一座博物馆,为游客提供近距离了解巴西文化的窗口。

 

 640 (1).jpg

 

Arora 表示:“我们担任的管理者的角色,不仅要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享受到我们改造的标志性空间,更要确保我们持续不断地带来积极的影响。这不单意味着保持历史、文化和社区感的生机,还要把这些项目作为一种升级再造的方式。这些‘重新想象’的酒店系列表明,旅行可以是永恒的,也可以被修复。” 

起源于当地,生长于当地,反哺于当地。旧建筑改造不仅增加了品牌“物”与“文”的价值,也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不仅是“景观”,更是“住所” 

旧建筑改造既丰富了品牌资产又宣扬了可持续理念,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考虑到老建筑的陈旧,住客们难免会对居住体验会有所担忧,担心酒店更像一个景观,而非住所。城市文化类播客“城市罐头”主播 Yao 对 Jing Daily 分享:“秘鲁的库斯科印加宫殿豪华精选酒店曾经是印加神庙,因为是老房子的原因,房间内的空调不能吹暖风。对于旧建筑改造而来的酒店,隔音、防潮与消防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但供暖和采光通常是比较难解决的,这是亟待设计与开发团队解决的一大难题。” 

 

640 (2).jpg

 

除了知名古建改造而来的酒店在旅行体验中扮演一个“景观化”的角色,品牌也可以考虑使用去景观化的方法改造和释放城市中所谓“一般建筑”的价值。日本尾道市的 LOG 酒店就是一个很特别的例子,其前身是一座 50 多岁的老公寓楼,印度建筑师 Bijoy Jain 带领其团队 Studio Mumbai 依靠传统技术纯手工改造,历经 5 年时间才令这座被荒废的老公寓楼重获新生。酒店客房内部舒适而精致,但外观上依然完整保留了老公寓的风貌,于新老交错间带领游客深入城市旧时日常生活。在与“过去”的连接之中,并不是只有知名古建才值得被保存。这种日常化建筑的改造过程,也是一场与在地文化的对话。 

此外,旧建筑的修缮过程也可能会对周边社区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Yao 补充道:“即使在‘存量经济’的前提下,旧建筑改造并非绝对的‘好’,新建也不是绝对的‘不好’。如果保存或改建旧建筑会为周边社区带来更大的困难,不如新建一个尊重城市环境、适应当下、同时又能继承城市历史的新建筑。” 

无论旧楼还是新楼都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酒店翻新改造设计的核心原则都应是尊重城市、尊重使用者、尊重周边社区。正如 Yao 所言:“我们需要思考怀旧是为了什么,它更多的是构建一个情感体验,而不是试图为某种已经脱离了当代日常的宏大叙事背书。”

 

 



版权声明:新闻咨询栏目是编辑整理全球前沿设计风尚和行业动态作为分享和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酒店翻新 酒店改建 酒店改造设计公司